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管道行业:成长动力明确 下游需求仍然旺盛

管道行业:成长动力明确 下游需求仍然旺盛

      2012/3/23 13:14:05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34

中国阀门网

 内容摘要:受益于饮用水、采暖、燃气和排水系统等民生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及升级换代,管道行业的发展受到了机构的关注,根据近期金融博弈模型显示,有长线资金在有计划地配置此类品种。
  
  下游需求仍然旺盛
  
  目前管道产业主要有两大驱动力提振市场需求。一是产业的更新换代。以塑代钢、以塑代水泥管道将是未来我国管道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05年,塑料管道在全国各类管道中使用率要达到50%以上;到2015年,全国建筑排水管80%采用塑料管,基本淘汰铸铁管,城市排污排水管道的塑料管使用量达到50%。就目前产业演进步伐来说,产业的更新换代步伐有提速的趋势。因为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继续推广塑料管道,尤其是在建筑排水、室内冷暖水、饮水、采暖、燃气和排水系统等领域,加大推广力度,从而拓展了产业的发展空间。
  
  二是旺盛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全国各个地区频频暴露城市缺水、室内洪涝、工业排水、污染治理、燃气安全等诸多问题。此外,水源紧张、农村灌溉等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建设、农村发展、水利设施等都与管道密不可分,涉及到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市政给水、农村给水、室外排水排污、工业排污、燃气管道等多个环节,影响深远。因此,管道行业作为未来我国投资的重点方向,市场空间非常巨大。
  
  值得指出的是,水利管道建设面临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毕竟水利建设是未来财政扩张政策的重点投资方向。油气管道更面临着乐观的、旺盛的产业需求。根据“十二五”规划,国内油气管道总长度将达到15万公里,即新增油气管线约7.4万公里,相当于2010年以前50年总和。据此测算,国内年均新增油气管线1.4万公里以上,需使用油气管约650万吨。其中,中石油集团“十二五”期间建设的油气管道里程将是“十一五”期间的两倍,达到5.4万公里。这就意味着管道产业处于景气上升期。
  
  产品调整指引投资方向
  
  不过,就目前来看,低端管道鱼龙混杂,产品众多,其中PVC、普通PE管道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盈利情况并不乐观。同时,产品原料受原油价格波动剧烈,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不稳定性,低端产品形势严峻。相比之下,目前行业内的部分上市公司借助于资本市场的力量,大力拓展PPR、PE、HDPE双壁波纹管等高端产品,不仅推动着我国管道产业结构调整,也推动着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会加速增长。
  
  由此可见,产品结构调整指引着未来的投资方向。而产品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行业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切合行业发展趋势的相关上市公司面临着较佳的成长契机。比如在水利管道这一细分领域,高端产品正处于需求的爆发阶段,其中PPR管道2007年使用量约为22万吨,2010年约为34万吨,2013年有望达到52万吨。而PE地源热泵管道和PERT管道也都处于快速扩张期,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HDPE双壁波纹管2008年需求量约为12万吨,2010年约为20万吨,2013年约为45万吨。而且这些产品的竞争并不激烈,那些拥有此类产品的相关上市公司存在着高成长的机遇,国统股份、纳川股份、伟星新材等个股可跟踪。
  
  二是积极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拓展产能,拥有较快成长速度的个股。比如玉龙股份利用上市募资主要投资于油气输送管,尤其伊犁玉龙钢管公司年产25万吨油、气等长距离输送钢管项目集中于高钢级、大口径油气输送管,将涉足油气输送管主线工程,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盈利能力。项目投产后,油气输送管产能也将实现跨越式增长,由目前的28万吨跃升至70万吨。假设2012年螺旋埋弧焊钢管的产量达到10万吨,吨管毛利1000元,贡献的毛利则达1亿元,仅此就使毛利增速达到26%,有望推动公司业绩快速成长。而金洲管道、久立特材等个股也可跟踪。

(来源:互联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