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空气能热泵当前市场分析

空气能热泵当前市场分析

      2012/4/1 19:37:16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49

中国阀门网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空气能热泵热水器产品以绿色、环保、节能等特色优势逐渐为消费者所认知,市场份额逐渐增加,成为热水器市场增速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纵观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的发展历程,我国空气能热泵热水器行业在2000年前后开始逐渐兴起。在国家节能和环保政策的鼓励下,并于2003年底其销售市场以及制造企业、销售商开始进入快速成长的阶段,南方地区确立起它独有的市场地位。通过近几年在市场的开拓可以看出,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整体产业的发展呈现多重特点。众所周知,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成熟发展仍有很长一段道路要走,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空气能热泵热水器产业想要获得突破性发展,还需认清当下的市场现状。
  
  首先,空气能热泵行业成长时间较短,整体认知度较低。空气能热泵产品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节能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2003年前后国内市场才刚刚启动,整体知名度教低。作为一个新型事物,空气能热泵产品面临向社会普及推广的难题,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值得惊喜的是,根据调查发现,亲身体验过热空气能泵热水器的消费者在购买热水器时,在很大程度上会选择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并且愿意推荐其他消费者选择购买空气能热泵热水器。这是空气能热泵热水器产品正在加大力度进行推广入市时发出的一个积极信号。
  
  其次,太阳能热水器及家电企业纷纷进入空气能热泵行业。近年来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市场快速、高水平增长,吸引大量资本进入这个行业。这几年,传统家电竞争日益激烈,利润日益萎缩,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政策倾斜和高利润的驱使,使得部分传统家电企业纷纷进入空气能热泵行业,如美的、海尔、格力等。此外,一些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看好空气能的发展前景,以完全转型或者贴牌的方式上马项目,也纷纷介入热泵行业。据专家预计,最近几年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涌入热泵行业,使热泵产业迅速壮大,从而也使热泵行业的竞争加剧。
  
  同时,目前空气能热泵行业整体规模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缺乏领军品牌。首先,与传统热水器产品的销售规模相比,空气能热泵热水器产品的市场份额虽然逐年攀升,但是还有较大程度的提升空间。其次,空气能热泵行业还未出现一个领军品牌。由于市场需求急剧膨胀以及行业准入制度的不完善,实力相差甚远的资本纷纷涌入,造成绝大多数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生产企业规模很小,专业生产水平较低,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目前仅数家品牌具有全国知名度,销售规模上亿企业屈指可数。
  
  再而,空气能热泵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现象明显。空气能热泵热水器作为一个新产品进入市场,对技术服务的依赖性很大,从产品安装、正确使用到售后维修,每个环节都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专业知识与技能。由于目前我国空气能热泵产业很多企业是“半路出家”,由家电或者太阳能企业等其他类型转型而来,所以空气能热泵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是目前产业一个普遍现象。
  
  随着国家相关标准不断推出,空气能热泵行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局面正在加速改观。2008年1月14日,《商业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热水机》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批准发布,该标准于2008年05月01日起实施。
  
  2008年4月,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布了工商业用热泵热水机国家标准(GB/T213622008)。2008年6月,北京中冷通质量认证中心按该国家标准制定了热泵热水机认证规则,开始在热泵热水机行业里推行CRAA认证。截至到2008年10月1日,有27家企业取得了热泵热水器单元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行业标准的推出,可以有效地规避竞争,淘汰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提高竞争门槛,提升整个行业的美誉度,促进行业进入规范化的经营阶段。
  
  最后,空气能热泵行业技术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一直非常重视技术的研发,而且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整体来看,由于空气能热泵热水器进入我国市场时间较短,行业准入制度不完善,企业参差不齐,企业普遍研发投入不够,产品技术水平不高。总体来看,我国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的技术水平与世界相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空气能 热泵当前 市场分析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