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成功案例 > 上善若水与企业管理之道

上善若水与企业管理之道

      2012/4/17 20:15:16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723

中国阀门网

早在公元2500多年前,有一次伟大的对话,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可谓至关重要。这次对话有时只不过是被当成一个历史故事被后人所演绎,其实这次对话是中国文化事件中的大事情,它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各种行为哲学思维习惯,也影响了中国人崇尚的最高做人准则和理想人格的追求目标,这次对话对于当代中国企业家们的意义尤为重要。
    这次伟大的对话就是发生在中国两位最伟大的先哲之间的对话。据史书记载,中国儒教的代表人物孔子与中国道教的代表人物老子在黄河之滨,今天的河南境内有一次,也是两位圣人平生唯一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可谓是中国古代史上两位伟人所代表的思想的直接碰撞,但是对话的主题却是一件东西,一件我们经常见到的东西,这就是被老子称为“万物之本”的水。
    据传当孔子问及老子修身、治家、平天下之道时,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子迷惑不解,问老子水有何德可以作为修身、治家、平天下的方法呢?老子看看孔子说:“最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永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是谦虚的美德,江河之所以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就是因为他们愿意处于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的生命之源。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了,可水却能穿透最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力量能超越于它。水也最不愿意与人争、与世争,总是默默无闻。水也最有包容性,它可接纳一切可接纳之物,但自身却保持洁静,这是多么伟大的德行,有了水的德行,我们就可以成为圣人了。”
    孔子听完后恍然大悟。离开老子后,三天不语,细品其中的道理,终成了一代至圣先师。而倍受后人推崇的老子的《道德经》其实洋洋洒洒五千字都是围绕上善若水及水的德行为中心设题展开记述的,在老子记述的道的哲学中,最接近于道的也是水。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是老子记述的水的上善与谦下的品质,其实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修身的最高哲学准则,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多少被喻为成功人士的名臣良相其实都是上善若水处世之道的忠实执行者。上善若水的哲学理念也是历代统治者治国的中心哲学思想。做为中国企业家群体来说,上善若水的哲学理念和处世之道其实是他们必须要遵循的法则,悖离了这个法则,他们就会中途夭折,就会半途而废,甚至于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腿石。
    我们通过研究中外企业的案例很轻易的会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成功的企业家所具有的素质和处世方式都离不开水的七种属性。水的七种属性总结起来就是水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仁爱性”。水具有川谷之于江河的“包容性”,水具有随机应变的“创新性”,水具有宁静致远,不急功近利的“平常性”,水具有不虚张声势和矫揉造作“率真性”,水具有善利万物而不去争名争利的“淡泊性”,以及水能高能低的谦卑的特性。水的这七种品性对于我们企业家来说,哪一种特性,都是引导企业成功和企业家自身修炼的灵丹妙药。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利维特在他的畅销书《管理心理学》中把沟通作为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来论述,而沟通的中心思想就是让人们要像水一样具有包容性,他整本书的中心论题也离不开水的七种属性。我们在看一看许多西方的管理名著,在论述管理的哲学思想时,其实都离不开水的这种属性,都离不开老子与孔子的讨论的中心思想表述,“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水是最接近道的自然界有形的东西,如果我们企业家具备了谦虚的美德,拥有了水的“仁爱性”,我们就会成功承担起企业家应该承担的责任,就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会建立起企业、自然与员工和谐之道。拥有了“包容性”,我们就会海纳百川,接受别人的建议,用真诚的心灵给员工构建一个幸福的管理环境和氛围。拥有了“创造性”,企业就会在变革中使企业更强更大。拥有了“平常心”和“淡泊心”,企业家就会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就会拥有诚信和健康的人生,这样的企业家必定会王者归来、一生平安的。
    中国企业家在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时,一定不要忘记我们的修身立命之本,在国外众多的学者和企业家在学习中国管理哲学时,我们却盲目崇拜国外的一些管理方法,把他们奉若神明。其实在中国,我们古圣先贤的每一句经典话语就是一个管理哲学理念,治理一个国家远比治理一个企业要难,中国人用我们的管理理念把中国治理了五千年,现在还在延续,世界上有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能这样,所以我们只要认真的向我们的古人去讨教学习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浩瀚的中国哲学中,上善若水是我们中国企业家必须遵循的管理之道。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上善若水 企业管理 之道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