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内容摘要:我国作为五金紧固件的第一制造大国,虽然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屡屡受挫,依然无法摆脱消化不良、外不敌手的尴尬境地。造成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关键原因就是五金紧固件国际标准化缺失,企业没有明确的定位。
具体来讲,一是缺少完善的五金紧固件行业标准,二是作为配套件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五金紧固件行业乃至企业自身定位不够准确,换句话说与主机企业之间长期存在各自为战,互不相关的格局状态。这就是我们的五金紧固件行业始终无法突破国际壁垒,冲出世界,战群雄的症结所在,也是我们不敌国外品牌的最大障碍。
国际上五金紧固件产品有米制标准和英制标准两套相对独立的标准体系。米制标准即欧洲标准体系,以国际ISO、欧共体EN标准和法国DIN标准为主。美制标准即美洲标准体系,以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标准和美国紧固件技术协会IFI标准为主(英制标准以ASTM、SAE为主)。
一直以来国内的五金紧固件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并不是很明确,盲目生产,缺少与主机企业之间产品配套的对接与合作。可以说国内绝大多数紧固件企业的产品都只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批量生产,并不关心自身产品能否满足市场上主机产品的配套性,一味追求的是自身的出厂量,于是乎紧固件成了万能牌紧固件,然而在主机配套应用上机械稳定性能也就很难保证了。
与国外品牌产品相比,我们缺少的是专一的奉献精神,在五金紧固件行业发展中同样适用OEM发展模式,五金紧固件生产企业需要联谊主机企业,可以是一对一,甚至一对多配套生产。
日前,国内的五金紧固件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仅就五金紧固件的材料标准而言,国内的产品标准一般不规定具体的材料钢种,只规定机械性能等级所需的化学成份要求,相比之下个别美国标准如ASTM标准就会对具体的材料钢种进行具体的规定。由于国内没有相对应的牌号钢种,与国际标准不能准确对接,自然会给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虽然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开发了国外紧固件标准规定的新钢种,但这仅仅是前进过程中的一小步,国际标准有待在整个行业进行推广与完善。
(来源:中国五金城)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