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2012年国内刀具高端市场发展状态点评

2012年国内刀具高端市场发展状态点评

      2012/7/11 22:1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44

中国阀门网

目前,在我国市场常见的刀具有高速钢刀具、硬质合金刀具、金属陶瓷刀具及PCD/PCBN超硬刀具等。高速钢刀具除复杂成型刀具(叶根铣刀,齿轮滚刀,拉刀,丝锥)以外,大多属于量大价值低的低端刀具。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指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快速升级,先进切削工艺及硬质合金刀具的不断推广,高速钢刀具在国内市场日益萎缩。目前其份额已不足60%;金属陶瓷在钢及铸铁的精密车削中保持优势,其市场份额约为2%;陶瓷刀具在高速铣削,尤其是航空难加工材料领域中得到推广,约占市场份额的1%;超硬材料PCD/PCBN的市场份额约为2%,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的加工。
  
  1.整硬立铣刀的现状
  
  整硬立铣刀可分为通用型和高端型二类。一般来说,通用整硬立铣刀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小,产品质量与国外的差距不是很大。事实上,中国的绝大部分硬质合金刀具企业,包括民营刀企、国有工具厂和在大陆的台湾刀企都以生产整硬立铣刀为主业。国产整硬立铣刀以较低的价格占领中国的大部分中低端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
  
  但在一些难加工、高速铣削等高端制造领域里,中国整硬立铣刀的质量与世界一线品牌刀具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例如:高硬度材料加工用铣刀、高速铣刀、钛合金铣刀、石墨铣刀、航空合成材料铣刀、精密铣刀等。这些整硬立铣刀的附加值较高,且主要市场份额由国外厂商占据,如山特维克,肯纳,黛杰,日立,Frasa,Prototyp,SGS,Jabro,OSG,Hanita,LMT等。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市场约有15亿元左右的高端整硬立铣刀需求量,国产化率接近30%。
  
  2.整硬钻头的现状
  
  钻削加工是在冷却和排屑条件较差情况下的成型加工,技术要求高,所以钻头产品附加值也高。高端整硬钻头的产品主要被用于汽车、航空、工程机械、高铁、电力设备、动力设备、制冷设备和其它高端的精密机械加工领域。
  
  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刀具公司的产品能进入这些高端制造领域,与国际一线品牌进行竞争。例如,在对刀具要求最为严格的汽车发动机制造领域里,能经常见到的国内品牌也大致只有苏州阿诺、株洲钻石和上海工具厂等几家企业。近几年,苏州阿诺发展很快,除生产非标钻头外,已在2011年开始生产和销售标准整硬钻头。即使在其它精密制造领域里,也只有株洲钻石和苏州阿诺的整硬钻头与国际一线品牌在同台竞争。据粗略统计,2010年中国约有9亿元高端整硬钻头的市场需求规模,而高端整硬钻头的国产化率大致只有15%左右。
  
  目前中国市场上常见的高端整硬钻头主要来自欧、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如山特维克、肯纳、钴领、蒂泰克丝、玛帕和日本的三菱、住友、欧士机等。
  
  这些企业大多在新加坡或大陆备有大量的标准钻头库存,而且把一些非标钻头的生产也放到中国。韩国、台湾的钻头产品质量也不强,所以市场上也不多见。
  
  大部分国内刀具企业与国际一线刀具品牌在整硬钻头方面的差距主要在于设计理念、制造细节、材料选择和涂层处理等。国内外钻头性能差距最大的具体产品有:加工钢件的钻头、替代枪钻的深孔麻花钻、加工高温合金、高硬度钢等材料的钻头。在这些领域,国内只有个别企业掌握了设计和制造技术。
  
  目前面对的挑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包括:机械和结构特性:硬度、强度、耐磨性;热和化学特性:耐热性、绝缘性、催化性;生物特性:适应性、杀虫特性;电子和光学特性:反射性、透明性等。近年来,(Ti,Al)涂层的硬质合金刀具在高性能刀具市场上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某些特殊应用场合的高需求促进了特殊涂层或精确涂层的发展。
  
  当前,必须正视中国刀具企业和国外企业间的差距,包括基础技术、创新能力、推广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应该让用户需求和刀具企业成为创新主导,龙头企业应在技术应用领域做好带头示范作用。不过沈壮行表示,国内部分重点骨干企业和新型优秀民营企业在发展现代高效刀具方面跨出了非常可喜的一步,如株洲钻石、厦门金鹭以及阿诺刀具等,这些企业重视技术进步,将服务放在首位,在相关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

(来源:中华机械网)

热门关键词:2012年 刀具 高端市场 发展状态 点评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