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城市缺陷如何修正:改进城市设计 增设雨水泵

城市缺陷如何修正:改进城市设计 增设雨水泵

      2012/7/31 14:22:3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4

中国阀门网

  城市缺陷如何修正:改进城市设计 增设雨水泵

  用专业人士的话说,下凹式立交桥既符合北京的古城气质“恢弘好看”,另一方面也可以减缓桥身坡度,提高冰冻天气下车辆行驶的安全程度。但没料到暴雨倾盆之时,下凹式立交桥却让北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没有一流的下水道,就没有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薄弱是城市建设的通病,这场暴雨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经历过这场大雨,一些市政建设人员说,建设“世界城市”,除了GDP、摩天楼和飞机场,也许还包括一条下水道。
  
  时下流行的一个词叫“安全感”。人们都希望在一个有安全感的城市里生活,希望风和日丽,希望安居乐业。
  
  《人民日报》在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后发出这样的评论:一场大雨,检验出城市的脆弱一面,北京如此,其他城市的情况可想而知。没有一流的下水道,就没有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薄弱是城市建设的通病,这场暴雨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在注重城市华丽外表的同时,更要关注一个城市的内在品质。
  
  凹式立交桥
  
  成了天然“聚水盆”
  
  2011年第五期《北京水务》刊发了一篇名为《关于北京下凹式立交桥积水的思考》的文章,作者是北京市水务局原副总工程师朱晨东。他分析,设计汇水面积与实际情况有误差、雨箅子数量不足和淤堵、连接管直径小等问题,导致众多北京下凹式立交桥附属泵站排水能力未能充分发挥。一年后,凹式立交桥成了“7·21”特大自然灾害中北京城最难堪的伤疤。
  
  2004年7月10日,暴雨造成北京城区70多个路段及8座立交桥下严重积水,交通瘫痪长达6小时; 2011年6月23日,暴雨造成北京市区11座立交桥桥下积水。
  
  在上述两次暴雨中,重要的交通枢纽莲花池立交桥桥下均严重积水。在“7·21”暴雨中,莲花池东路在西站站前地下通道和立交桥桥区也都发生了积水断路,造成西站地区交通严重堵塞,广渠门立交桥下3米深的积水造成市民被困车中溺亡,让北京市防汛办在事发当天上午提出的“一桥一预案、力保不积水”的目标基本落空。
  
  用专业人士的话说,下凹式立交桥既符合北京的古城气质“恢弘好看”,另一方面也可以减缓桥身坡度,提高冰冻天气下车辆行驶的安全程度。但没料到暴雨倾盆之时,下凹式立交桥却让北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北京市防汛办公布的北京积水信息图上,北京最早的环线东二环上的积水点分布的十分密集。东直门桥、东四十条桥、朝阳门、建国门、东便门桥、广渠门桥,全部都是下凹式立交桥。北京市防汛办常务副主任王毅说,因为各种建设存在时间差,即便是必须进行的建设和改造,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发生小轿车司机溺亡的广渠门铁路立交桥位于二环路广渠门立交桥西侧、南护城河附近。当日由于河道水位过高,造成雨水管道满溢,下游排水不畅。随着雨水的不断进入,本应顺着管道排走的积水也流入地势较低的桥区,加重了积水程度,乃至积水冲击井盖,向路面喷涌。
  
  早期城市规划没有预料到,周边建筑会以如此快的速度和如此大的规模扩张。在扩张过程中,城市自身的天然排水循环遭到破坏,桥区也成为相对低地,下凹式结构成了天然的“聚水盆”。
  
  地下管线
  
  苏联模式“拖后腿”
  
  近年来,北京一座座现代化建筑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但经历了暴雨带来的惨痛,“重地上轻地下”的隐忧终于显露。经历过这场大雨,一些市政建设人员说,建设“世界城市”,除了GDP、摩天楼和飞机场,也许还包括一条下水道。
  
  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思路,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下水道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俄罗斯道,地处高寒,降雨量少,城市下水道口径小,埋藏浅;其二是西欧道,如伦敦、巴黎年均降雨量在600至1000毫米之间,下水道宽阔可跑车。
  
  中国在1953年至1957年之间将“苏联模式”引入城市规划,国内各城市在这一时期开始采用一整套以苏联为标准的定额指标,高寒地区的城市设计标准,直接套用在地域辽阔的中国城市上,自然为以后的内涝埋下了伏笔。北京市排水集团表示,京城有90余座下凹式立交桥只能靠雨水泵站进行抽水,而这些雨水泵站都建于上世纪,当时是向前苏联这样的干燥国家学习的,桥区排水管道按照1至3年一遇大雨而建,但这场暴雨达到61年一遇,排水设施自然会“拖后腿”。
  
  市政工程管理处专家认为,北京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多年来遗留下来的排水设施老化问题,但完全可以通过增加雨水泵等辅助设施增加排水功能。据悉,在此次暴雨中,原本也属于积水多发地带的左安门立交桥下、丽泽路菜户营段辅路及东直门桥下积水并不严重,今年新建的排水泵站功不可没。
  
  “死亡地面”
  
  也是积水罪魁之一
  
  大雨过后,距今近600年历史、身处暴雨中心的北海团城却无一宗积水报告。秘密就在地面铺设的青砖和地下的涵洞中。
  
  据悉,团城上的青砖造型很特别,上大下小呈倒梯形,同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每块砖就像一个微型水库一样。下雨天,雨水会通过青砖和缝隙流入到地下。若遇到大雨或连续降雨时,多余的雨水便会借北高南低的走势流入到石质的水眼中。
  
  近年来,许多城市大面积地铺装了硬质路面,这种城市建设思维最早源于西方,但是上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国家开始进行反思,认为硬化的地面是“死亡性地面”,会影响地面的生态系统和树木的生长。德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采用透水材料铺装路面,并致力于不透水路面的改造,其目标是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市防汛办专家认为,随着北京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使得城市暴雨积水现象时有发生。更可怕的是,原本“渴”得要命的北京土地,由于表面多数覆盖着无法渗水的混凝土、沥青,很难吸收地表面的积水,使雨水不能直接从地表渗入地下,增加了地表径流,从而导致大量积水,造成交通阻塞。

  (城市缺陷如何修正:改进城市设计 增设雨水泵)



 

(来源:千龙网)

热门关键词:城市 缺陷 如何 修正 增设 雨水泵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