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真空泵设备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真空泵设备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012/11/19 9:55:45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9

中国阀门网

  1.真空泵设备行业研发能力差,可以说没有资金的投入或只有少量资金的投入。既使是所谓的新产品研发,也只是走边接单,边设计,边生产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设备性能的不可靠和工艺的不成熟,给客户的使用带来了隐患。国外的同行在研发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关键件、基础件的研制,进行工艺的摸索和固化,形成了某一产品或某一领域的优势。待我们进行研发时,也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跑,更谈不上原创型,当快要成熟或市场上形成一定竞争力时,别人又有长期研发成功的产品推向市场,形成了竞争的良性循环。
  
  2.真空泵设备行业技术改造滞后,老厂房、老设备、老工艺仍占主流,虽然近几年几个企业搬迁而有了改观,但整体的制造水平、工艺水平、检测水平仍较落后,与国外同行企业无法相比。旧体制遗留下来的技术改造问题,恐难在短期内予以消除。设备的陈旧、导致工艺的落后和产品水平的低下,这在行业内的每个企业几乎都存在。我国机械真空泵的整体技术并不落后,而由于工艺手段的落后导致性能低下。尽管一些厂家购置了先进的数控加工中心或专用的数控机床,但总量上仍显不足,工艺的综合能力仍赶不上国外同行。德国莱宝公司在天津的二期投入,无论从厂房设施、工作场地、制造能力、检测手段无不反映了当今世界一流水平。而我们行业内的那一家企业又能与之相比呢设备能力、工艺手段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力所在,如果我们的企业尚停留在较原始的制造手段,企业的竞争力何在企业的今后发展何在!
  
  3.真空泵设备行业管理机制和模式不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国有体制的由工厂换牌到所谓公司制建制式;家族式或进展到朋友之间的股份合作式;无不反映了做坊式陈旧的管理理念,反映了以人制代替法规制的陋习。机制性的弊端不可能促进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三项制度的激励模式不可能在企业中予以贯彻。即使现在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的企业,或是已经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管理先进的企业,在管理上仍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日本真空行业的生产企业中,生产组织上的看板管理,产品质量上的PDCA管理,工作现场的洁净管理等等,无不体现了现代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4.真空泵设备行业人才问题。这是我们真空设备行业乃至整个机械工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高素质开拓型的技术人员,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管理独具的白领阶层,都显得匾乏和捉襟见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管理人员是支撑企业生存的三根基石,缺一不可。而在我们的企业里三种人才普遍短缺,那么就软化了企业生存的基础。就企业而言,市场的拓展靠产品,产品的开发靠人才,人才的开发靠环境(政策、待遇),在这个链条中,人是第一位的,有了人就有了产品,有了产品就有了市场。在发达国家的企业里,兰白领员工的学历水平正在逐年缩小,兰领员工的素质普遍提高。在我国,大学本、专科毕业的学生中有多少人去开机床虽然有的企业招人中明显规定某某学历为当工人岗而设,但落实到岗或在岗位上留下来长期奉献的能有几人为了企业的发展与生存,真空设备行业在困难的状况下仍以不薄的待遇在不断地吸纳大学毕业生,用以充实技术人员队伍和企业的延续。然而在扩招以后的大学毕业生中,综合素质普遍低下,多于待遇,少于奉献,多于口头,少于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一台电脑、一门外语就是他学业的全部。一个机械工科院校毕业的学生,连起码的机械加工基础知识都不懂,这就反映了我们教书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在我们企业中,近几年也来了许多大学生,但也走了一些人,留下来的人有的已成了骨干,走的人自认为在行业中练了几年把式,但社会的认可度如何大家自有公论。真正在大学学真空专业毕业后从事产品研发的,充其量不足25%,这就给真空设备行业基础人才的积累带来了隐患。大家都去做流通,大家都去做代理,研发这种艰难的工作谁去干技术的提升靠人才,靠人才的综合素质,靠高素质的技术团队去实现。目前仍奋斗在真空产业研发岗位上的技术人才,是真空设备行业发展的希望,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希望。我们这个队伍虽目前仍显得单薄,但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才的问题将会有好的转机。


(来源:中国工业电器网)

热门关键词:真空泵设备 真空泵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