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重庆市装备工业十二五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重庆市装备工业十二五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2/11/19 11:33:32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81

中国阀门网

  1.发展的机遇
  
  (1)政策优势突出
  
  国家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庆既拥有增值税转型等国家普惠政策,还拥有西部大开发、直辖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三峡库区后续扶持政策、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等特殊优惠政策,是西部地区政策最为富集的地区。
  
  (2)大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强大
  
  重庆作为特大型城市,是我国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尤其是“五个重庆”建设的大力推进,城市生活和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强大。金融GDP占比在全国排第三位,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密度居中西部前茅,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票据结算中心。教育竞争力全国第一,人才和人力资源丰富。
  
  (3)交通环境得到巨大改善
  
  空运方面,机场二跑道建设提速,航空运输能力大大提升。公路方面,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00km,已建成“二环八射”的高速公路网络,城乡干道建设日趋完善,外环时代拉开大都市建设。铁路方面,已形成“八干线”的铁路骨架网络,欧亚大陆桥铁路交通开始试运行。水运方面,随着三峡工程175m蓄水完成,长江黄金水道已实现江海联运,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建设“一枢纽十一干线二支线”铁路网、“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骨干网络、“一干两支三枢纽”的内河航运体系和“一大一小”的机场格局,重庆将成为新的外贸枢纽。
  
  (4)产业基础好
  
  重庆装备制造业产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较强,基础优势雄厚。形成了以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仪器仪表及军事装备等为主的四个国家级研发生产基地;发展了以输变电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电子产品通信设备、船舶工业等为主的四个优势制造业;培育了以轨道交通设备、风电能源成套设备、建筑工程机械、模具、医疗成套设备、优质材料等为主的六类重点产品。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国内重要的现代化装备制造基地。装备制造基础零部件研发和生产配套优势突出。
  
  (5)具有雄厚的科研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重庆大中型企业有科研机构150多个,科技工作者和工程师4万余人,其中,装备制造业近万人。全市51所高等院校有15所设有装备制造相关专业,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和研发骨干。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1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
  
  (6)装备工业市场需求潜力大
  
  ①重庆需求市场一方面来自3100万的人口,以及向周边省市经济辐射的约2.5亿人口;另一方面来自巨大的投资拉动。“十二五”重庆工业累计完成投资1.5万亿,每年投资高达2000元亿以上,居西部投资的领先地位。②进口替代市场需求大,国内装备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展。据统计,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70%用于购置设备,而其中有大量是进口装备。
  
  目前我国装备自给率虽达到了85%,但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装备仍主要依赖进口。

  随着高端装备制造成为国家加快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庆装备制造业过去30年的发展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腾飞奠定了产业基础,这将为重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快速成长提供宝贵契机。③出口发展态势较好。
  
  中国机械设备出口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自20世纪90年代初的15%左右提高到目前的50%左右,成为全球机械设备的净出口国,中国机械设备在出口方面上升到了新的台阶。
  
  2.面临主要挑战
  
  重庆装备工业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与国内发达地区比:一是缺少大型成套龙头企业,集群效应不明显,竞争发展压力大;二是总量偏小,对外开放力度不够;三是成套能力薄弱,产业链条较短;四是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少,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五是资本结构单一,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六是产业组织程度低,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不够发达;七是高级技能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严重;八是与“314”总体部署的要求比,重庆装备制造业发展有一定差距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配件网)

热门关键词:重庆市装备工业 装备工业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