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钢企主业继续亏损 过半产能没有“准生证”

钢企主业继续亏损 过半产能没有“准生证”

      2012/11/28 9:45:09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2

中国阀门网

  产能过剩,已成为拖累中国钢企发展的一大顽疾。尤其成问题的是,在现有产能中有很大比例并未受到监管,这给产业规划带来难题。
  
  在近日举行的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上,工信部原材料司钢铁处处长张德琛在会上表示,现有钢铁业产能中一多半并未经核准,部分企业长期生存在灰色地带,游离在国家正常监管之外。靠现有的一些管理办法,想要管住这些产能,已经很难办到。
  
  中钢协党委书记兼副会长刘振江在会上透露,虽然10月份大中型钢企整体实现3个亿利润,但钢铁主业仍陷亏损。
  
  钢企主业继续亏损
  
  11月24日,刘振江向笔者表示,今年10月份,国内重点大中型企业总体实现扭亏,单月盈利3个亿,但“如果扣掉投资性的收益,钢铁主业还是亏损的”。
  
  据刘振江介绍,10月份,国内还有26%的钢铁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这跟理想预期还有很大差距。”刘振江说。此前,中钢协曾向媒体表态,10月份国内钢企整体肯定是不亏的,最理想的状况是,今年全年有望实现扭亏。
  
  今年钢铁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其中,前九个月,除了3、4、5月略有盈余之外,其他月份均陷入亏损。这其中,钢企主业全面亏损,全行业生产一吨钢基本上赔70块钱,多的一吨钢甚至亏300块钱。
  
  刘振江预计,今年第四季度,钢铁行业的情况将好于前三个季度,“钢材价格在前三季已经降得不能再低了,国家新增加了一些建设项目,再就是10月份,钢铁企业基本用的是价格回落后的铁矿石”。
  
  但对于今年能否如愿实现扭亏,刘振江持比较悲观的态度:从10月的情况看,扭亏的希望并不大,“今年肯定有一部分钢厂扭亏无望”。他认为,明年1月份的形势会更加不乐观。
  
  即便现在陷入全面亏损,钢企的减产也是“名存实亡”。以1~9月份为例,虽然大中型钢企小幅减产,但中钢协统计的非会员单位同期累计产钢同比大增,增幅高达19%。“控制产量没有好办法,钢材价格上去了,产量马上就上去了。”刘振江说,全行业对自身产量过高的问题认识深刻,但是控制产量难度很大。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一些国有钢厂宁可赔钱也不愿减产,大家都不想主动让出市场份额;而民营钢厂又因为受到银行贷款的现金流制约,即使赔钱也要做出经营正常的样子,以免被银行断奶。
  
  产能多半未经核准
  
  在张德琛看来,钢铁企业普遍遇冷,说明钢铁工业靠量取胜的阶段已终结,但“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
  
  中联钢高级分析师胡艳平指出,今年共有42座高炉建成投产,涉及炼铁产能5630万吨,目前粗钢产能为9.35亿吨,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计划新增高炉32座,涉及产能3700万吨,全国炼钢产能明年不降反增。
  
  这其中,各地方政府主抓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等具体任务,但由于钢铁生产也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有的地方政府往往成为扩产的背后推手。“过去我们一讲扩张,企业有这样的冲动,地方也有这样的意愿,一拍即合。现在,很多地方还是有想扩张的冲动。”中钢协一位领导曾如此告诉笔者。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巨量产能中,有相当部分并未拿到有关部门的“准生证”。张德琛会上透露,国内很多企业虽然已经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但现有产能中一多半并未经核准,部分企业长期生存在灰色地带,游离在国家正常监管之外。
  
  据悉,一些地方政府不仅对“违规项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企图通过瞒报产量逃避监管。中钢协名誉会长、原冶金部副部长吴溪淳就曾公开抨击河北钢铁产量统计数据造假,他质疑,河北省2011年有近5000万吨产钢量没有上报。
  
  张德琛表示,靠现有管理办法已经难以管得住钢铁行业的盲目发展,工信部为此建立“重监管、轻审批”的管理模式并新修订了《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对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在政策上不予支持,并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迫使其退出市场。


(来源:慧聪五金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