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对环保和循环经济类产业形成利好,资源再生股也迎来一波行情。但与此同时,目前我国的有色金属生产企业仍处于困境当中,加之频发的贸易摩擦使得大量依赖进口的企业经营风险加剧。
面对困境,我们建议企业抓住当前资源成本低这一有利时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积极走出去并购海外再生资源企业,利用现有的再生产业园区集中度高的特点拓展原料采购渠道,分摊风险。
市场整体低迷企业多选择维持性生产
今年以来低迷的经济环境、有色金属需求的减少以及价格波动幅度的增大,使得以进口为主的再生有色金属生产企业经营难度加大,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
安泰科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认为,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虽保持增长优势,但增幅回落。根据中宏数据库统计,1-10月份,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为305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7%,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2.72个百分点,比前9个月回升0.6个百分点。
另外,1-9月我国有色金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及企业利润双双下滑,而且亏损企业户数以及企业亏损额均双双增加。同时,主要有色金属产品出口量出现下滑,行业内生动力不足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困境已经显现。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1-8月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14.7亿元,同比下降27.7%,降幅比1-7月扩大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3-8月实现利润分别为135.6亿元、90.2亿元、121.7亿元、124亿元、79亿元和101.1亿元。其中,7月份实现利润为今年以来单月实现利润的最低水平,8月实现利润比7月有所回升。
在有色企业利润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大多数再生金属企业选择维持性生产。河南省海皇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山在参加第十二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期间表示,鉴于公司规模不大,面对目前国内外价格倒挂的现象,企业现在主动减少进口,优先考虑国内采购以维持目前需求。李山还表示,在目前艰难的环境下,只能选择惯性生产,希望能够挨过最为艰难的一年等来年市场的好转。
对于产量规模大的企业来说,减少国外废旧金属的进口显然不现实。山东金升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文秘办主任崔峰称,目前企业国外采购废旧金属占40%左右,从国外购买周期较长,两个月之后到厂价格已经下跌,企业承担着巨大的价格风险。
除了再生金属加工生产企业,再生金属贸易公司也明显感到行业的不景气。希望国际资源的销售专员程莉介绍,去年公司进口废旧金属50多柜,交易金额约5000万美金,而到今年10月份,进口废旧金属仅30多柜。虽然9月、10月行业旺季进口量有所回升,但可预见今年已经远远赶不上去年的进口量。
机遇风险并存多渠道拓展资源
行业的低谷期给众多企业带来压力和挑战,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建议,针对目前废旧金属来源依赖进口为主的困境,企业一方面可选择走出去,另一方面企业可充分利用目前兴起的再生金属产业园,拓展国内废旧金属供给渠道。
面对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有资金优势的国内企业应抓住当前低成本的机遇,积极走出去,并购国外再生金属供应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风险。德勤全国业务发展总经理金建认为,目前有不少国内再生金属企业资金充足,同时欧美经济疲弱,海外企业缺乏资金支持,生存困难。国内企业可利用目前这一时机积极参与并购海外企业,一方面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很大程度避免贸易摩擦,保证企业的供货稳定。
再生金属园区的逐步发展,也为企业解决原料来源拓宽了道路,建议企业充分利用这一集中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国内资源渠道的开发。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28个以再生金属产业为主的园区被发展改革委确立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14个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通过环保部“圈区管理”验收;88个城市、13个集散市场成为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
崔峰表示,目前金升集团原料采购主要来源为企业投资的华东有色金属城,占集团总原材料来源的50%以上,自2005年开业以来共吸纳800余户各地客商进驻经营,日废旧金属成交3000余吨。另外,集团还利用天津子牙、广东清远以及河南长葛等再生金属产业园区购进废旧金属作为生产补充,逐步减少对进口废旧金属的依赖。
针对人工成本上涨,企业成本压力增大的现状,建议企业抓住机会进行装备技术升级,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TITECH中国(TOMRA集团子公司)销售经理陈良格认为,目前是机械设备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好时机,当前实力强的加工企业对公司分拣器械的需求意愿强烈,在当前整体行业低迷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成为企业生存下去的一条重要出路。李波也表示,在海外考察过程中,企业对机械设备的询问热情也最为强烈。
贸易摩擦不断企业经营雪上加霜
面对当前低迷的市场行情,对以进口为主要原料来源的再生金属行业来说,目前普遍存在的短重、质量缺损等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维权难使得原本已经经营困难的行业雪上加霜,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作为世界有色金属消费大国,原矿开采生产有色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有色金属依靠进口金属废料再加工。尽管今年进口增速放缓,但再生金属以其节能环保的特性将在资源衰竭的未来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再生金属分会会长尚福山介绍,从2000年至2009年,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等主要再生金属产量年均增长27%,从2000年的72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633万吨。2009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当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的24.3%,相当于10年前全国10种有色金属总产量。
进口量的逐年增加,使得短重、质量缺损等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自2010年开展国际贸易争端调解服务以来,共收到了16家国内企业与国外14家企业的贸易纠纷。据介绍,目前再生金属国际贸易纠纷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贸易中正常的短缺,正常的货柜中往往有几十公斤的短缺;贸易中非正常的短缺和以次充好,往往有几百公斤的短缺;明目张胆的欺诈行为,外方故意在网上发布虚假消息,国内企业一旦订货交了定金,就再也联系不上;货物被偷盗现象也屡屡发生。
崔峰介绍,目前进口废料价格相对较低,国外供货商往往会因为生意难做,在每柜中减少货量,目前国际标准为正常重量上下浮动0.3%,每柜少几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长此以往累计的短重数目也是可观的,但鉴于短重在标准范围之内,企业也无可奈何。
对于正常短重问题,企业会通过正常渠道获得赔偿,但大多只能获得短重部分70%-80%的赔偿。对于非正常的短重或者欺诈行为,由于当事双方处于不同国家,存在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差异,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耗时长、费用多,要想解决贸易争端非常困难。
此外,日益上涨的人工成本也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近年来,人工成本迅速上涨,企业分拣成本负担不断加重。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发展部主任李波介绍,目前一个经验丰富的分拣工工资高达每月6000元,与几年前相比增加了一倍。
(来源:万贯五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