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本文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陈惠仁副秘书长在机床协会第六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代表机床协会常设机构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有关行业转型升级的论述。报告深刻阐释了对行业转型升级的认识和实践问题,对企业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坚定信心、扎扎实实地实施转型升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受到了与会企业代表们的广泛好评。
去年10月召开的机床协会六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全面回顾和总结过去十年行业发展实践,深刻分析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行业现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做出了科学的概括,会议还结合国内市场需求特征的显着变化和未来较长时期内行业发展环境的明显趋势,进一步做出了行业已经开始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并明确提出了行业由大变强的新阶段目标和推动战略转变实施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任务。一年来的行业发展实践证明,上述判断和目标任务是符合行业发展实际的,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我国机床工具市场需求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总体走势,即需求总量大幅减少,需求结构加速升级。受此影响,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全面下降,新增订单显着减少,产销水平明显回落,资金占用大幅上升,制造资源大量闲置和供需矛盾愈加突出,成为行业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行业固有的产能结构失衡的矛盾更加明显,本已严重的同质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总体上看,继连续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正处于相对困难的调整转折期。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下半年以来行业整体运行状态逐步趋稳,但仍未表现出明显回升迹象。
这种行业形势,一方面驱动行业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调整目标和策略。同时也引发业内人士对行业过去发展模式的理性审视和对未来发展道路的深刻思考。
不可否认,市场环境的显着变化是导致目前行业面临困难局面的直接原因,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行业过去十余年的高速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大环境的驱动和裹挟,以及行业发展阶段性的限制,发展方式转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对于规模增长的巨大成就而言,结构调整则明显滞后。这是不容回避的又一重要原因,也可以说是更具根本性的原因。前者具有外部的、客观的属性,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后者则具有内部的、主观的属性,是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而改变的。这正是行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所在。
我们刚刚经历了连续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发展成就。但是总体看来,我们仍然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我们清醒地知道,过去的高速增长,我们更多地依赖了国内市场需求的强力拉动,企业体制机制变革释放的发展能量,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有力支持。相对而言,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所发挥的作用则是第二位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内市场对中低端产品持续旺盛的需求,客观上延缓了行业技术进步、管理升级和劳动者素质提升的进程。我们的整套发展模式和商业策略是建立在以上主要增长因素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特征是不断的规模扩张,它严重依赖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为其提供支撑。然而时至今日,我们过去所习惯依赖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增长因素已经发生并还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长期沿用的发展模式和商业策略,也在快速地丧失立足的基础。我们不但亟需摆脱当前的经营困境,更需要在新的发展环境中寻求行业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发展道路。
在当前阶段,行业的转型升级需要首先解决以下认识和实践问题:
1、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经济当前阶段的增速放缓,绝非简单的周期性下行,而是有着深刻复杂背景的。既有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的深刻“再平衡”对中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影响,也是中国经济进入不同发展阶段的必然表现,很大程度上还是中国政府以较低增长速度为代价换取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主动选择。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比较优势都发生了变化,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入中速发展阶段,这种变化应该被视为正常的,必然的,必要的,甚至是健康的。相应地,我国机床工具产业也将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的主要特征将主要表现为理性的增长速度和全面的转型升级,竞争的焦点也将从规模扩张转变为发展方式转变。这不仅是我们的主观愿望,而且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彻底放弃对政府进一步推出强力经济刺激计划的期待,放弃对中低端市场需求强力反弹的渴求,因为上述期待和渴求都是不切实际的。
在当前形势下,全行业需要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变革,要自觉摆脱对规模扩张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要彻底摒弃对快速增长的盲目追逐,要把自己从片面追求规模增长的浮躁和焦虑中解脱出来,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真正走上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升级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道路,走上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道路,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前已述及,在行业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若与行业经济规模的迅猛增长相比,行业的转型升级效果则相对逊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至少有三点:一是受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和行业发展阶段的限制;二是由于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火爆,企业缺乏对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即缺乏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三是转型升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相对于规模扩张而言,转型升级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投入更多的资源,花费更长的时间。
首先,转型升级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下大力气,花笨功夫,投大资源。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跟风赶时髦,更不能玩花拳绣腿搞形式主义,要真正沉下心来研究问题,扎扎实实地攻克难关。
转型升级也是一个长期寂寞的过程。我们必须摆脱浮躁,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任何通过走捷径达到转型升级目标的期望都是自欺欺人的,耐不住寂寞是不可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目标的。行业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完全靠速成的路子是行不通的。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必要的课程是不能精简的,必要的环节是不能省略的,关键的难点是绕不过去的。转型升级需要我们回过头来补补必要的课程。
转型升级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过程,我们必须正视一个简单道理,即不可能期待全行业的企业平行地同步实现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必然是一个始终伴随着行业分化、重组和优胜劣汰的过程,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过程,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在这一过程中,谁转得更快,谁转得更彻底,谁就将取得竞争先机,成为竞争的胜者。这听起来似乎是冰冷残酷的,但却是必须接受的客观规律。
3、转型升级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行业的转型升级没有现成的通用模式可供遵循和套用,更不能指望行业企业整齐划一地按照某种模式实现转型升级,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
(来源:中国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