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机床再制造领域出台第一项国家标准

机床再制造领域出台第一项国家标准

      2012/12/28 10:31:20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3

中国阀门网

工信部就公布了首批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其中包括5家机床再制造试点企业。但时至今日,机床作为整机再制造产品,发展的速度似乎与柴油机等汽车关键零部件相比,发展相对平缓。
  
  早在2009年12月,工信部就公布了首批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其中包括5家机床再制造试点企业。2010年5月,发改委、科技部等11部门就将机床等列为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因此,就首个再制造国标的被批而言,标准显然是慢了一大拍。
  
  据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透露,该标准是一个基础标准,它的核心内容是对企业生产再制造机床的流程做出详细规定,同时重点对一些核心指标提出要求。
  
  据了解,除第一个国标即将出台之外,首个重型超重型机床再制造标准目前也正在起草中,其他相应不同种类的再制造机床产品标准也会陆续制定。
  
  “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对于规范我国再制造机床的质量大有裨益,也会推动我国机床再制造产业加速发展。”中国机电装备制造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大学绿色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曹华军说道。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再制造已经从一个不为人所知的行业发展到业内基本有所了解,但企业和用户对再制造的认识仍然比较粗浅。因此标准的提出更大意义上是,随着机床再制造标准体系的逐步健全,能提高全社会对再制造机床产品的质量认知。
  
  作为再制造试点单位的武汉华中自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陈灿曾对媒体表示,由于国内至今没有政策性的定义和行业标准,市场和用户对再制造的概念依然模糊,一些用户对再制造产品心存疑虑,特别是对精密、复杂的机床再制造后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持保留态度。
  
  而造成用户概念模糊的根源在于,再制造与维修改造概念的混淆。因为“我国以前很多的机床再制造,是在维修与改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多企业对机床再制造并没有完整的认识,设备、流程等很不规范,质量也没有保证,客观上制约了市场对再制造机床产品的认同,阻碍了机床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曹华军说,
  
  而此时首个国标的出台,对于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提供了规范,而这也为用户打开了其他相关标准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而用户方面,由于首个国标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产品标准,而是一个指导规范,会重点对每个关键流程进行详细的规定,如某个零部件是否可以进行再制造,基础部件进行再制造时需达到什么样的机械要求,哪些必须重新拆洗、哪些必须更换等等,随着用户对每个关键流程的了解,也会相应加大对再制造产品采购的信心。
  
  发展平缓
  
  早在首批再制造试点单位公布之前,就有不少学者对机床再制造的前景进行过预测,结论都是该行业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大发展。
  
  这是因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制造产业,机床虽然在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发展迅速,但在机械动作方面,并没有很大的改变,这为再制造提供了很好的发挥空间。
 

(来源:中国阀门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