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地热能利用地源热泵将缓解南方供暖难题

地热能利用地源热泵将缓解南方供暖难题

      2013/2/4 10:59:2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59

中国阀门网

  地热能利用地源热泵将缓解南方供暖难题 

  近日来,多地出现寒潮天气全国大部地区的气温持续下滑迎来最低温,北京迎来今年入冬以来最冷的时刻,多次刷新近十年最低温纪录。南方地区由于连日来的雨雪天气,已经越来越有北方的寒意,很多南方地区冬季的最低气温已低于零下5度,在冬日较少有雪的上海也多日出现雨夹雪的低温天气,刺骨的寒冷令很多人大呼吃不消,顺势引发了“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
  
  
  据了解分析,有碍南方供暖问题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南方地形复杂,居住分散,管道等供暖设备建造成本较高;南方楼宇建筑更注重通风设计,保暖性能不高;南方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将造成设备浪费等,从社会性和经济型角度来看,南方集中供暖有着很大的实施难度。
  
  
  关于此事,编者偶遇来自上海的地热方面的能源专家,在与专家的一番谈话中,编者顿时觉得,南方供暖问题不妨广开思路,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供暖问题,其中,专家认为充分利用上海的浅层地热能优势,使用地源热泵或将是解决“南方供暖”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上海某院旗下的浅层地热能研究所一直专研于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又名浅层地温能,是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一般为恒温带至200m埋深),温度低于25℃,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具备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浅层地热能是地热资源的一部份,也是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球梯度增温。浅层地热能通过地源热泵技术进行采集利用后,可以为建筑物供暖,较常规供暖技术节能50%到60%,运行费用降低约30%到40%。浅层地热能分布广,储量大,再生迅速,利用价值大。目前中国浅层地热能主要通过地源热泵技术加以开发利用。不但可以满足供暖需求,同时也直接降低了排放的污染量,有利于保护环境。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由室外地热能换热系统、水源泵机组和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夏季,通过地源热泵系统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下岩土体中,对建筑物降温。冬季,通过地源热泵系统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供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通过各系统的相互协作,就地取材,可谓“取之于热,用之以热”。
  
  
  浅层地热能研究所的专家还谈到,以研究所目前的技术水平,1平方公里的地源热泵适宜区,采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每年可减少2.4万至2.8万吨标准煤的消耗,相当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245000吨,减排二氧化硫约2000吨,减排氮氧化物约1000吨,减排烟尘约18000吨。
  
  
  截止目前为止,上海地区利用地源热泵系统的工程已经超过500个,用的建筑类型涵盖办公、商业、图书馆、别墅、公寓住宅等,呈多样化,最为典型的项目有:世博轴项目、上海政法学院新图书馆项目、竹园2-11地块办公楼及公共绿地项目、市北植物暖房项目、松江广富林文华展示馆项目及浦东国际金融广场项目等都采用了浅层地热能研究所开发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解决“南方供暖”问题,需因地制宜。浅层地热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具有节能高效、经济效益高等优势凸显,不仅能够解决“南方供暖”问题,地源热泵系统既可用于空调供暖、制冷,还可用于提高生活热水,一机多用的强大功效,真正做到“冬暖夏凉”的生活体验。不仅能够解决南方夏季燥热的问题,更是“南方供暖”的破题之举。
  
  
  专家呼吁,我们在严寒突降的当下,讨论南方供暖自然有其基础和必要性,但不妨从长计议,将目光更多投向浅层地热能这类可再生的替代能源,也希望更多的机构和个人投入到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中,作为浅层地热能行业的领先企业,上海地矿工程勘察院愿意更多地与更多社会机构,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深度的合作,实质性推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进程。(地热能利用地源热泵将缓解南方供暖难题)


(来源:厦门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