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技术文章 > 解说保温球阀技术改进

解说保温球阀技术改进

      2013/3/26 9:28:08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44

中国阀门网

 保温球阀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球阀类别,它有着自身结构所独有的一些优越性,如开关无摩擦,密封不易磨损,启闭力矩小。这样可减小所配执行器的规格。配以多回转电动执行机构,可实现对介质的调节和严密切断。广泛适用于石油、化工、城市给排水等要求严格切断的工况。
  
  由于进口保温球阀的可靠性较好,因此用户对重要部位多采用进口保温球阀,但是进口保温球阀价格昂贵,交货周期较长,售后服务不方便,严重影响整套管线的运作。为了减少管线费用,实现保温球阀的国产化,国内厂家也不断在国产保温球阀的质量上、密封可靠性上精益求精,力求代替进口保温球阀。然而,针对保温球阀在耐高温问题上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提出问题
  
  目前现有技术领域中的保温球阀也称夹套球阀,是在球阀的基础上焊装金属夹套,夹套与阀体之间构成保温通道,通道内注入蒸汽或其他保温介质,确保阀内介质能够正常工作。保温球阀具有良好的保温特性,且阀门的通径与管径一致,同时又能有效地降低管路中介质热量损失。主要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制药、食品等各类系统中,以输送常温下会凝固的高粘度介质。
  
  因受阀门密封结构及其相对应的密封材料的制约,其使用的温度小于200℃。而且长时间在200℃的工况下使用,寿命较短。虽然阀座方面可选用短时间能耐300℃的高强度石墨材料,但阀门中还有许多需要密封的部位仍无法在高温场合下密封,特别是径向密封方面,高强度石墨材料不适宜做径向密封。通常的保温球阀径向密封是采用O形圈密封结构,这样整台阀门的使用温度直接受到O形圈使用温度的制约,目前保温球阀上使用的O形圈是氟橡胶,而氟橡胶的使用温度在200℃以内,且不能长期在这极限温度内使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中许多介质的要求,如工况介质为松香时,其要求保温球阀的使用温度为300℃,这样才有利于松香介质获得较为理想的流动性,传统中用O形圈作为密封零件时,就无法满足其要求。
  
  改进措施
  
  根据保温球阀存在的问题,确定对保温球阀的密封材料和结构进行改进。
  
  (1)首先对图1在支承圈与阀体之间,通常采用O形圈作径向密封的结构进行改进,取消采用O形圈的密封结构,在图2支承圈上直接加工出台阶结构使支承圈与阀体之间组成密封腔.在密封腔内装上耐高温的柔性石墨材料的密封圈,在密封圈后面加装一个带锥截面的垫圈,垫圈后面装上专用结构的螺塞,这样通过旋紧螺塞,螺塞将力传递给垫圈,垫圈的锥截面将挤压密封圈,密封圈产生变形,使其在径向内外贴紧支承圈和阀体,从而使保温球阀在径向获得耐高温的密封结构,同时,通过旋紧螺塞,使球体与阀座之间产生预紧密封力,使其获得密封。
  
  (2)在阀座密封结构上亦做出相应的改进,采用镶入式结构,将阀体及支承圈挖出凹槽,凹槽底端装入密封性能优越且耐高温的柔性石墨,既能起到阀座底端的密封作用,又能起到各密封副之间因热胀冷缩的补偿作用。在柔性石墨上面装上耐高温的金属阀座,使用温度可提高到425℃以内长时间使用,从而解决了保温球阀不能在200℃以上长时间使用的局面。并且还可根据实际工况的要求选用不同材质的阀座。
  
  (3)在图1中起排泄作用的底端接管与堵头是螺纹连接,当温度升高时,螺纹部分的密封很难保证,决定取消堵头,在图2中与底端接管连接的堵头换上台阶式排污堵头,连接端用缠绕垫进行密封,确保底端的密封可靠性。
  
  通过改进保温球阀的密封结构,密封性能优良,特别是改进后的柔性石墨代替了O形圈,在温度≤425℃的工况上得到广泛使用。随着国内工业水平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其性能将不断提高,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保温球阀是根据市场需求而改进设计制造的,该阀门具有整体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密封可靠和寿命长等特点,目前该保温球阀在用户使用工况中运行良好,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对容易凝固、高粘度的液体介质具有优良的性能,特别适用于松香之类的稠质介质。

(来源:中国阀门网)

热门关键词:解说 保温球阀 技术 改进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