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核电规划项目开工给核电紧固件企业带来收获

核电规划项目开工给核电紧固件企业带来收获

      2013/4/9 11:41:49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7

中国阀门网

在距离海边不足500米处,只见三个高耸的塔吊,下面则是一个足球场大小、深达18米的工地。石岛湾的渔民或许想象不到,他们身边的这个工程正是举世瞩目的全球首座将四代核电技术成功商业化的示范项目——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这项最大核电规划项目开工给核电紧固件企业带来利好消息。
  
  这是中国“十二五”获批的第一个核电项目。工程原定2011年就开建,但受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整个中国核电产业也停下脚步、站在十字街口开始沉思与抉择。
  
  核电破冰
  
  “目前,石岛湾核电站已经完成了示范项目底板第一层混凝土浇筑,两年内主要任务仍是土建工作,预计每年投资3亿元。”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岛湾核电”)纪委书记张爱军如是说道。
  
  张爱军在2008年石岛湾核电项目启动之初曾担任该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工程部主任,分管示范工程生产准备和工程建设领域。
  
  张爱军介绍,2015年以后,示范工程将进入实质性安装阶段,逐步进入核电站的投资高峰。
  
  按照规划,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建成后的发电产能,石岛湾核电基地都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核电规划项目。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由华能集团、中核建和清华大学分别以47.5%、32.5%、20%的投资比例共同投资建设。一期工程建设1×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计划投资额约为30亿元,于2017年底前投产发电。远期规划容量约660万千瓦,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建设周期20年。
  
  早在2011年3月1日,筹备7年之久的石岛湾核电站就通过了国务院的审批,开工在即。没料到,10天后日本福岛核事故让包括石岛湾在内的全球核电陷入停滞之中。如今,遮蔽于全球核电紧固件企业产业上的阴霾仍未完全消散。因此,尽管开工是件值得兴奋的大事,可华能集团对外界依旧谨慎低调。12月9日,石岛湾核电站开工秘而不宣,直到12月21日底板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才有只言片语透露出来。
  
  不过,这并不能遮盖石岛湾项目对于中国核电产业的价值所在。尽管一期工程仅是示范项目,尽管发电能力只有20万千瓦,但它与大飞机、登月工程一样,是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其“战略意义远大于石岛湾这一项目本身”。
  
  一直以来,中国核电技术依赖于从国外引进,可石岛湾项目却由清华大学自主研发。正如清华大学核研院院长、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总设计师张作义所言,“示范工程一旦取得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拥有高温气冷堆商业化运营的国家。该项目的建成,对中国从一个核电技术引进大国,变成一个核电技术和设备输出国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在世界核电产业中的地位也将因此而大幅提升。”
  
  作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综合性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对此也寄予了厚望。一份华能内部资料显示,核电对于一个能源企业的诱惑在于:“一是作为清洁能源,可以改善能源结构,节能减排;二是华能集团要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没有核电是不完整的;三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前传统燃煤发电核电紧固件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核电企业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效益。”
  
  一直以来,核电站有着“超级印钞机”的美誉。一般来说,一个百万千瓦级的核反应堆,造价约100亿人民币,正常运行一天的收益约为1000万,4年多的时间即可收回投资,而一个反应堆的正常寿命为40年左右。
  
  “衡量四代核电技术有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安全性和经济性。”张爱军解释道,目前三代压水堆核电站的发电效率为30%左右,四代高温气冷堆的发电效率可达40%以上。一旦示范工程运营成功,将来复制推广具有可观的商业化前景。
  
  不过,毕竟示范项目规模只有20万千瓦,难以真正发挥其规模效益。在石岛湾核电站二期规划中,还将投资建设4台125万千瓦的三代AP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以保证整个项目发电规模和利润空间。届时,石岛湾核电厂将成为集三四代核电技术为一体的国内最先进的大型核电基地。


(来源:中国紧固件新闻网 )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