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国产数控机床发展受关注

国产数控机床发展受关注

      2013/4/27 13:50:32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09

中国阀门网

Famen88资讯:数控机床企业目前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就是创新产品种类,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研发新的设计和外观,把数控机床往高端的方向发展,加快经济性数控机床的研发。国内近期对于机床市场政策也放宽和扶持,对于机床行业是非常有利的。
  
  目前,我国高档数控机床自主创新成果显着,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加快。在重型、超重型数控机床研发方面,重型龙门五轴联动复合机床、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等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数控机床的研制成功,满足了航空航天、发电设备、汽车等重点领域对于超大零件的重点加工需求;高速精密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军工等多个行业领域,并带动了众多中小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和产业升级。
  
  国家高度重视机床工业的发展。“高档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已于2009年投入实施。这对于推动行业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无疑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性,以使相对有限的资源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其一是在选择项目参与对象的过程中,不仅是关注到企业的产值、产能、体积,不以企业的性质为取舍依据,而是应综合考虑企业产品的市场地位、影响力和先进性,技术的独特性和独创性,未来市场发展空间等多种因素,以实现所投入资源作用发挥的最大化。大并不一定强,甚至是反之。
  
  这一点在目前国内的机床行业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其二是鉴于机床产品的复杂性,“毕其功于一役”的愿望是不现实的。那么,集中资源有选择性的对行业内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给予有效突破,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以此带动其他技术难题的。其三是形成和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实行动态管理,考核实施效果,以专项资金激活企业对技术研发的热情,以有限的资金撬动更多的产业资源投入到技术创新的活动中去,而不是使之成为“唐僧肉”。其四是建立一种保障机制。以公共资源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应实现全行业内共享,而不是因特殊地位而加以垄断独享。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较高增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也将为机床行业企稳回升提供可靠保障。
  
  不过,机床行业要实现10%的增速,并非易事。目前,整个行业依然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目前国内与机床工具行业密切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和相关行业需求仍然不够强劲,对机床工具行业的拉动力度有待提升。数据显示,到2012年12月,机床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的新增订单已经连续19个月负增长,且降幅较大。这种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明显改观。其二,尽管机床行业多年来一直在调整结构,但进展缓慢,效果也不明显。目前,我国机床行业仍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中高端产品的研发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全行业在一定时期内将继续处于低速或负增长状态。其三,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我国机床工具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削弱,外需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要扭转当前的不利经营状况,改变增速持续回落的局面,惟一的出路就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从“能做”到“做好”的根本性突破。
  
  首先,要积极主动地调整产品结构,主动把基础性研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使更多中高档机床工具服务于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等重点领域。在时机成熟时,大胆放弃“当家吃饭”的传统低端产品,把更多精力放在精密件领域,放在为高端用户提供成套装备上。
  
  其次,要深入了解市场,满足重点领域用户需求。作为工业发展的装备产业,机床行业要深入了解市场发展趋势,在开发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再次,要创新商业模式,为用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机床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装备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并逐步培养起具备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能力的人才队伍,努力实现他们由简单“商品提供者”向“用户工艺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中国阀门网)

热门关键词:国产 数控机床 发展 受关注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