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智慧产业助力中国制造业升级

智慧产业助力中国制造业升级

      2013/5/8 11:54:10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70

中国阀门网

美国制造业回流使大多数中国企业开始担忧,是否会撼动“中国制造”的世界地位。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腾飞,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制造业日薄西山,再工业化时代的优势将体现为以自动化设备应用为标志的智慧产业。


  
  什么是智慧产业?
  
  普遍认为,智慧产业这一概念在上世纪便有人提出,最远可追溯到欧洲,其含义有些类似于“创新产业”或“创意产业”,但其外延要更加广泛。“智慧产业”渗透在各个行业之中,为制造业服务,并拉动整个制造业向前飞速发展,其作用堪比火车头。
  
  经济学家郎咸平将智慧产业称之为“第四产业”,为企业和其他产业服务。目前,在中国制造业结构急需调整升级的背景下,智慧产业一改以往大工厂浓烟滚滚、机器轰鸣的粗放型工厂模式,代之以低能、高效、灵活、精简为特征,成为现在和将来真正能拉动工业发展的关键。
  
  我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较低
  
  不久前,富士康集团与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达成合作意向,年内将生产100万台机器人取代人工劳动力。这一事件代表着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一个标志,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企业只有不断采取变革措施,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依靠大陆地区廉价的劳动力在前些年高歌猛进,但最近几年遭遇下滑,今年年初,富士康多家工厂暂停招工,上个月,富士康代工的iPhone5被传遭遇退货。
  
  另据某权威机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数字化设备比例只占28%,而日本的这一数据为83%。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的自动化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如何取得新的竞争优势,成为中国制造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我国传统制造业大多以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为代价,赚取微薄利润。如今,这类型的企业已经丧失竞争力,正逐渐被边缘化。
  
  取而代之的,将是低投入、低污染、低耗能的智慧产业。其中,自动化设备以其较高的创新价值,将在我国新兴制造业(或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中成为中坚力量。
  
  智慧产业助力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不是海市蜃楼,应有具体步骤可循。就制造业工厂而言,设备升级是一个主要方面。我们知道,宏观的制造业有四个环节:生产、物流、装配、检测,生产环节(尤其是流水线生产)容易实现标准化,而后三个环节很难标准化,特别是在检测环节中,需要定制的成分比较大。
  
  作为国内定制检测设备的知名供应商,北京领邦仪器技术有限公司对国内制造业现状深有体会,致电领邦需要订购检测设备的企业涉及五花八门的行业,企业数量多如牛毛。
  
  整体而言,目前国内制造业的检测现状是:大多采用人工检测,不仅成本高、效率低、主观差错率高,而且不容易做到全检;质量数据没有电子化,不能被重复使用;因为人性对单调重复工作的厌烦,导致检测岗位招工难;即使有了半自动的检测设备,也达不到理想状态。
  
  急需自动化检测设备的行业涉及:汽车及其配件、纺织机械、磁性材料、电子产品、刀具、五金、钢铁、医药、食品饮料、印刷、手机、轴承、带轮、日化品……因为产品多样,且新品迭出,传统的检测方式已经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标准化检测设备无力应对,只有采取定制化手段,才能跟上产业升级的步伐。
  
  定制检测采用精密检测仪器,这类设备已经不再是批量生产的某种简单工业产品,它是为被检测对象“量身定做”的自动检测仪,就好比是一台跟踪摄像机,及时和如实地反映被检测者的各种数据,因此也被称作“检测机器人”,能在操作者设定的指令下,自动完成检测工作。
  
  在深入了解制造工厂检测难题的基础上,“量身打造”的定制检测设备具有以下价值:可替代大量检测工人、大量节省检测成本、降低人员管理难度、为在线检测提供配套服务……,因此,它已经越来越受到制造业青睐,并被称为“智慧产业园的一朵奇葩”。
  
  有专家预测,类似“定制检测”这样的自动化设备将成为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而智慧产业也将服务于中国制造业的方方面面,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增加一臂之力。
  
  更多智能设备信息请访问:http://www.lbyq.net/

(来源:中国阀门网)

热门关键词:智慧产业 助力中国 制造业 升级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