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暴雨:3大因素使厦门全城被淹
2013/5/17 15:35:17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40次
【中国阀门网】
厦门暴雨:3大因素使厦门全城被淹
原因1 地下排洪系统遭破坏 路面硬化严重
暴雨来袭,内涝严重,归结起来,地下排洪系统为主要原因。昨日,厦门市市政工程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岛内的排洪沟系统,多是上世纪80年代规划建设。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各个角落的发展和改造,使地下排洪系统遭到了破坏,部分地面和管网出现了下沉情况。
这名负责人说,这些年来,厦门整个城市的发展和改造,除改变了原有排洪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外,还不断吞食着城市草地面积,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厦门的整体行洪能力。
“以前,大量的草地和池塘在暴雨时能储蓄很多水分,但随着城市建设加快,水泥屋顶和硬地面积增加使这些储水空间减小甚至消失。”
原因2 不少排洪沟多年未清 淤积情况严重
记者昨日从市政工程管理中心了解到,根据地形特点,岛内防洪排涝区被分为16个区域。调查显示,这16个片区的排洪沟建设年代虽各有不同,但大部分已服役十多年,有的甚至二三十年。根据工作人员的现场勘测,长期的雨污水排放,导致目前岛内排洪沟的淤积现象十分普遍,有的淤积已达65%-78%。
排洪沟是否通畅,直接影响雨水的“消化”和城市行洪能力。多数排洪沟的淤积,和此次城市内涝的形成不无关系。
排洪沟清淤工作的相关人员还告诉记者,城市内涝的出现是一个复杂系统作用的结果,排洪沟只是主管道和主动脉,路面情况、雨水口设置等情况也会对内涝产生影响。“有的雨水口设置还不够合理,此外,大雨来袭时,被打落的树叶也很容易堵住雨水口,雨水下不去,加重了城市内涝。
原因3 暴雨太强太突然 成内涝直接导火索
如果说以上两个原因是常年累积的效应,那么此次突来的厦门暴雨是内涝产生最直接的“导火索”。
市政工程管理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此前气象部门的预测,昨日凌晨的降雨大概在30至50毫米之间,但实际情况却是,暴雨不断演变为豪雨,降雨量突破了100毫米。
“这场豪雨让人始料未及,由于降雨量超过了此前预计,应急措施难度更大,不少地势低的路段和村庄才会被淹。”这名负责人说。
应对:有望制定新的防涝规划
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3月,国务院曾发布通知:2013年汛期前,各地区要认真排查隐患点,采取临时应急措施,2014年底前,要在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昨日,市政工程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厦门虽然还未正式按照新的标准改造排洪系统,但下一步,厦门在摸清排洪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有望按照国务院要求,制定新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建设,健全法规标准。同时落实地方责任,明确部门分工,将排水防涝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此外,市政工程管理中心还会根据此次情况,完善暴雨应急预案和措施,在低洼地点多设置水泵,并增派多人在这些地点值守,在一些因雨停电的地点多设发电机等应急抢险设备。另据相关人员介绍,今后还将在全市推广一种强力车载水泵“龙吸水”,目前这种设备已经引入一台。
【记者观察】
一场暴雨冲出多少问题
罕见暴雨,淹了百部车辆、300多户人家,也冲出不少问题。昨天凌晨1点多,在政府部门还没发布预警之前,市民通过微博预警,想要赶上暴雨的速度。如果政府部门、相关单位的预警机制能够更加及时、全面,暴雨造成的损失可大大减少。
一问:老地方积水为何没提醒?
昨天暴雨过后,不少市民开始考虑,今天晚上要把车停在哪里?其实,类似的积水点地段此前已经公布,但在暴雨之前又被“遗忘”。
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06年6月,厦门就已划出岛内最容易积水的地段,共21个。对比昨天积水的地点和2006年的21个地段,经过7年时间,很多个仍然是此次积水的重灾区。
记者抽查询问了多个地段的市民,在暴雨前他们并没有接收到会有洪涝的警示或提醒。
二问:还有多少新的积水点?
旧的积水点未疏通,新的积水点又冒出。
环岛干道下穿仙岳路口,是新增积水点之一,也是积水最严重的两个地点之一。昨天上午其它积水消除之时,它的积水依然深达数米。
会展路口并未出现在2006年的积水名单里,但明发国际新城此前已被淹过一次,昨天的暴雨显示,严重的积水会蔓延到整个路段。
新旧积水点相加,厦门到底有几个容易积水的地段、地点,还有多少新的积水点?“最好能有一张完整的地图,标注容易积水、洪涝的具体地点和路段,及时提醒大家。”私家车主林先生认为。
三问:如何对积水进行预警?
暴雨来袭时,很多人都在熟睡,导致市民对暴雨猝不及防,连一些政府部门、物业的值班人员也没有及时动起来。
“应对暴雨需要一个紧急发布机制,而且是有效、快速的机制,不能发完就了事,或等到有车子被淹了,才把积水地点公告天下。”一民警认为。
据了解,单靠手机短信来提醒,10万条短信就要发上一天一夜,丝毫没有新兴媒体微博、微信等来得快。而大多数政府部门在新媒体的发布渠道上有欠缺,都会影响信息发布的时间和广度。
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掌握积水实时情况和警情的政府部门,昨天并没有及时通过有效的权威渠道发布信息,反倒是微博和微信更快。(厦门暴雨:3大因素使厦门全城被淹)
(来源:海峡导报)
|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