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阀门技术 > 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的简介、结构及工作原理

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的简介、结构及工作原理

      2013/5/24 21:49:37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98

中国阀门网

 Famen88资讯:在给水泵站中,为使离心泵轻载启动,通常要求先关闭泵的出口阀门,再启动水泵机组,当其转速达额定转速以后,再逐渐打开出口阀门;为了防止系统中介质倒流,还必须在泵的出口安装止回阀;由于普通旋启式止回阀的瞬时关闭常产生危及水泵系统的水锤事故,所以还要设置有效的水锤消除装置。
  
  目前较多采用的是电动蝶(闸)阀配套微阻缓闭止回阀来实现上述目的,但在现场使用中电动蝶(闸)阀常出现关闭不严,电机烧坏和齿轮减速传动机构损坏等故障:微阻缓闭止回阀适应范围窄,不能适应流量、压力的较大变化,且其调节针阀易阻塞,导致阻尼器不能动作等故障,影响正常安全供水。
  
  一、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简介
  
  多功能水泵控制阀是一种新型水力控制阀门,一阀可替代电动蝶(闸)阀、止回阀和水锤消除器三种装置。它能自动实现开泵时的缓开,停泵时的速闭与缓闭,无需任何电气控制与其它动力和人力,也无需油压装置。
  
  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的主要优点有:
  
  (1)无需操作控制。利用水泵启停时阀门前后的水压差作为控制动力,具有随水泵的启闭而自动启闭的功能。
  
  (2)阀门启闭动作过程能有效地因防止水锤压力波升高而产生的事故。据现场使用情况调查和实测,停泵水锤压力峰值均在工作压力的1.3倍以内。
  
  (3)无需现场调试,适用工况范围广。
  
  (4)基本无需维修。由于一阀替代三阀,维护维修工作量大大减少。
  
  (5)阻力损失小。采用流线型、宽阀体设计,阻力损失比国外同类产品降低50%以上,如DN200产品在v=2m/s的经济流速工况时,多功能水泵控制阀损失为0.7m,而国外同类产品为1.5m。
  
  二、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1结构
  
  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结构参见图1,由主阀及外装附件组成。主阀包括阀体、主阀板、缓闭阀板、阀杆、阀座以及膜片控制器(含阀盖、膜片座、膜片、膜片压板):外装附件有控制阀、过滤器、排空阀、微止回阀。其中微止回阀是特制配件,在其止回方向设有限流孔。安装形式参见图2。
  
  2.2工作原理
  
  水泵启动前,阀门出口端压力作用在主阀板上,阀门处于关闭位置,同时膜片控制器的上腔连通压力水,下腔则与阀门进口端的低压相通。
  
  水泵启动后,阀门进口压力逐渐升高,同时压力水通过阀门进口端的连接管缓慢进入膜片控制器下腔,实现主阀板的缓慢开启,开启速度可通过控制阀进行调节。
  
  水泵停机,阀门进口的压力降低,当接近零流量时,主阀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迅速关闭。因阀门进口端压力降低,阀门出口端的压力水通过连接管进入膜片控制器上腔,下腔水通过阀门进口端的连接管压回至阀门进口端,缓闭阀板缓慢关闭,慢关时间可通过控制阀进行调节。主阀板的速闭和缓闭阀板的缓闭符合两阶段关闭规律,能有效地消除水锤。
  
  三、几个技术问题
  
  3.1连接管的部件设计
  
  微止回阀的作用是保证阀门开启的时间大于电机启动时间,使电机轻载启动;同时避免因开阀速度过快而导致启泵水锤。阀门开启时间可由控制阀根据现场工况压力设定。
  
  控制阀可调节进出膜片控制器上下腔的水流速度,从而调节缓闭时间;关闭时可检修膜片控制器;在水泵正常运行时也可手动操作该阀来启闭阀门。
  
  过滤器是保证膜片控制器上下腔中水的清洁度。由于阀门在一个开启过程水流是往复进出的,本身具有反冲洗的作用,因此也可用于介质较差的工况。
  
  3.2阀门的消除水锤特性
  
  从产生破坏性水锤的原理可知,减小水锤升压主要有2个因素:(1)在刚被切断前的水流速度v尽可能小(接近于零)时关闭主阀板;(2)使闭阀历时t是水锤相u=2L/α(α--压力波传递速度,m/s;L--管长,m)的5-10倍,就可以把实际水锤压力h限定在安全范围内,从而消除破坏性的水锤危害。

(来源:中国阀门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