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我国的电力仪器仪表的发展特别的迅速,现在已经形成了种类比较丰富的产品部门,销量也在不断的增长。但是,我国电工仪器仪表行业集中度低,行业内企业间竞争激烈,产品的品质和综合竞争力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针对我国电力仪器仪表的发展现况对行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有利因素同时,我国电工仪器仪表行业集中度低,行业内企业间竞争激烈,产品的品质和综合竞争力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政策环境利好行业发展。节能减排相关政策促进行业发展。2007年,《节约能源法》发布,鼓励、支持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进步。 2012年颁布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及《“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中,均对能源监测工作的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此外,2011年颁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建筑类的“智能建筑产品与设备的生产制造与集成技术研究”,信息产业类的“软件开发与生产”、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类的“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等被列为鼓励项目。
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战略促进智能仪表发展。2011年4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商务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其中第四条“以信息化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和安全生产水平”明确提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信息化建设要求,将极大促进智能仪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需求。
战略新兴产业促进智能仪表发展。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了要将节能环保产业中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推动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由此可见,政策环境对于智能电力仪表行业利好。
新能源以及新行业的发展,助力市场扩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核电、水电、光能、风能等新能源的需求逐步扩大,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新能源及新行业的发展给电力仪表带来了发展机遇。以光伏电站为例,需汇流箱多路直流检测装置、直流多功能电表、谐波表等多种仪表。根据北京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光伏年装机量将达7000MW,累计装机量为28550MW,可以推算出,到2020年,每年需专用电力仪表84万台,累计市场容量有3426万台。此外,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的重视以及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品的兴起,将我国智能电力仪表的应用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用户主动参与能效管理意识的提高,带来新的市场机会。随着电力需求侧用户管理节能意识和精益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对配电系统和各种机电设备进行监测和管理的需求逐步增加,进而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2)不利因素
国外巨头产品成熟,市场竞争激烈。国内智能电力仪表企业面临国内和国外企业的双重竞争。国外电气巨头,包括施耐德、ABB、溯高美等,相对于国内厂家,国外电气龙头企业的解决方案更加成熟。
产品标准有待完善和统一。由于智能电力仪表行业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正处于从成长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渡阶段。国内厂商较为分散,且不同用户不同配电系统的要求的限制,目前我国出台的智能电力仪表产品标准尚不能满足该行业设计、生产、验收的要求,产品标准的滞后,给我国智能电力仪表的顺利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