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Famen88资讯:近几年,相比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虽然相对“显得冷清”,但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主要技术路线逐步成型,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开始涉及污泥行业,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事业正逐步走向正轨。
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行业起步较晚,技术手段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技术问题是不是困扰污泥行业发展的重要症结?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的技术发展究竟如何?行业各方未达成共识,一些技术缺乏成功应用案例,是当前污泥处理处置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
技术政策体系促进技术路线形成
作为污水处理的末端环节,因为行业长久以来的“重水轻泥”,相关政策不足,污泥处理处置相对发展滞后、技术研发力度不足。近期部分媒体的“污泥报道”,重新让“污泥问题”引发更多关注。前述媒体系列报道即是例证。
从政策上讲,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了技术队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性。2009年、2010年、2011年环保部先后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等几部政策、指南促进了研发力度的加大、引导了技术路线的形成。
借鉴国外经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实践,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简单粗犷的处理方式发展出了几条较为清晰的技术路线。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曾表示,我国的污泥行业已经形成了深度脱水加填埋、干化加焚烧加灰渣填埋或建材利用、好氧发酵加土地利用、厌氧消化加土地利用四种主流可行的技术路线。
虽然我国污泥的处理量还不是很高,但行业内部已基本达成了统一观点,污泥处理处置要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为目标,最终将处理后的污泥弃置于自然环境中或进行再利用,达到长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消纳的目标。而且各单项技术的研发创新工作、实践工作也在广泛开展。
“预处理技术”也要被重视
污泥的高含水率是污泥处理的瓶颈问题,作为污泥预处理技术,干化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泥的体积,从而减少了储存、处置和运输费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介绍,污泥干化、调理、脱水都属于污泥减容减量范畴,它是污泥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焚烧等主流污泥处理技术的基础。如果污泥减容减量工作做得好,后续处理费用都会降低。
污泥干化是利用热能将污泥中的水分汽化并排除的过程,技术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研究过程中需要通过数学方法对的污泥中发生的热量、质量、动量的传递进行描述。污泥干化的类型分为多种,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来源:中国阀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