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国内实现换流阀工业化样机自主研发 促进特高压大规模建设

国内实现换流阀工业化样机自主研发 促进特高压大规模建设

      2013/10/29 13:53:3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50

中国阀门网

 Famen88资讯:特高压换流阀是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核心设备,是实现大功率电能形式转换的电力装备,曾长期被ABB、西门子等少数跨国公司垄断。为攻克这一难题,国家电网依托重大直流工程,引导各方力量团结协作,经过全面扎实的科学研究,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换流阀工业化样机,建立世界上试验参数最高的换流阀试验检测平台。


  
  其中,特高压换流阀样机额定电压等级±800千伏、额定通流量4500-5000安培、故障电流超过50千安等核心技术参数全面超越国内外同类产品,设备造价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节约20%左右。换流阀运行试验装置最大试验电压80千伏、最大稳态直流试验电流6千安及最大峰值故障电流55千安均为世界最高水平。换流阀型式试验能力的建设成功,可使每项直流工程为国家节约试验费用2000万元。
  
  特高压换流阀的研究应用,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瑞典、德国之后第三个掌握特高压直流换流阀核心技术的国家,改变了国际直流市场格局,同时也实现了我国在直流领域的三个转变,即设备生产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新兴技术研究实现从学习追赶到超越引领的转变,产业格局实现从直流大国到直流强国的转变。
  
  国产特高压设备实现大批量生产
  
  我国特高压直流技术在不断攻克世界难题的同时,特高压交流技术的进展也令世界瞩目。
  
  投运近5年的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行的1000千伏输电线路。此前。苏联、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先后开展过试验研究,但均未形成成熟的技术和标准,更没有成套电气设备。而该工程克服了高电压、强电流的电磁与绝缘技术世界级挑战,在电压控制、外绝缘技术、成套设备研制、电磁环境控制、示范工程建设、试验研究能力提升等六大方面实现了全面突破。
  
  国家电网交流建设部副主任陈维江指出:“该工程带动了我国电力科技水平的显著提升和输变电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升级,大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电工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确立了我国在高压输电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9月25日,皖电东送特高压——淮南—浙北—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成为世界特高压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据介绍,该工程是世界上首个商业化运行的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即可将单位走廊的输电能力比单回路技术再提高一倍,代表了国际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开发、装备制造和工程应用的最高水平。
  
  皖电东送特高压不仅推动了国际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实现新突破,还推动我国电工装备制造水平达到新高度。例如,该工程在世界上率先研制成功有载调压特高压变压器、额定容量240兆乏的单柱特高压高抗等重大设备,国产特高压设备的工艺质量水平和安全可靠性有了系统改善,实现了大批量稳定生产。此外,依托该工程的创新实践,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科研、设计、制造、施工和运行各环节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为特高压电网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自主创新再攀科技高峰
  
  执着坚守和不断前行才是永恒的旋律,不断创新才能保有永恒光明。国家电网在实现±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系统成套和整体国产化建设能力的同时,再次向更高目标前进。
  
  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在不久前召开的2013国际智能电网论坛上也介绍:“±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技术和设备输电容量可达1375万千瓦,经济输电距离5000公里,将为构建跨地区、跨国、跨洲输电通道创造条件。如非洲和中东可以连起来,南美可以组成大电网。”
  
  IEC主席克劳斯·乌赫勒所指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同时特高压能够减少长距离输电的损耗,在世界上其他地区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作为国际标准电压,中国的特高压交流电压标准将向世界推广。”

(来源:中国阀门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