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水处理行业亟待建立行业产品质量标准

水处理行业亟待建立行业产品质量标准

      2013/10/30 16:08:57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82

中国阀门网

 Famen88资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污水处理厂逐渐成为城市必备的配套设施,污水处理设备是污水处理厂的核心,其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出水的达标率和经济效益。
  
  国家水利部门公布,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我国年排污水363亿吨,水系被严重污染,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
  
  据广州市环保局8月监测结果显示,全市50条河涌水质状况总体比7月有所改善:13条河涌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比上期增加2条,上期达标的11条河涌本期继续保持达标。37条河涌未达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其中广州市天河、荔湾、越秀、海珠、白云、黄埔六个中心城区中,31条(共33段)河涌中,此前3个月仅荔湾大沙河、海珠石榴岗河达标,为Ⅴ类水。8月新增了2条达标河涌,分别为黄埔区的文涌、庙头涌,两条河涌同样是Ⅴ类水。主城区其余27条(29段)河涌,27条河涌水质为劣V类,主城区河涌绝大部分水质依然是最差的水。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进入2000年以来的近十年,我国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实际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仅为1.1万亿立方米。
  
  水处理具有重大、广泛的市场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预计4万亿元的环保投资中,将有2万亿元用于水处理,并带动相关投资上万亿元。然而,国内水处理企业尚难以成为分享这一“大餐”的主力。
  
  据悉,目前国内水处理企业总数在1万家左右,由于普遍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才进行新技术研发,只能从事低端水处理业务,低价竞争成为企业争夺项目的唯一“法宝”。在高技术要求、规模较大且复杂的水处理高端项目上,外资企业占据着主导权。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国内水行业企业必须攻破技术壁垒,掌握核心技术,而这一切离不开最新水处理技术的研发。
  
  2012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由三部委(发改委、住建部、环保部)共同编制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估算总投资将达到近4300亿元。其中完善和新建管网投资就达到2443亿元,占到了总投资的近60%。针对管网建设落后的问题,规划中还特别指出科学确定新增污水配套管网规模,优先解决已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不足的问题,抓紧补建配套管网,重点是中西部地区设市城市以及东部发达地区的县城和建制镇。预计“十二五”期间将新建或改建城镇污水管网15.9万公里,完成后全国的城镇污水管网总长度将达到32.7万公里。
  
  我国整个环保产业起步较晚,至今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水处理设备管理体系,特别是从事水处理设备生产的企业分散于国家和地方的各工业部门,没有明确的部门统一进行管理,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产业门槛偏低导致整个行业鱼目混杂,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皮包公司大量存在。
  
  在新兴战略产业中,从法律层面讲,只有水产业形成了一大独立法律部门,并且效力层次较高。目前,全国人大制定的水法就有三部,包括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此外国务院也制定了一系列单行法规,如《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地方各级人大、政府,也都颁布了相应的地方法规和规章。
  
  业界普遍认为,水处理业应作为独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七大产业并列,从而“七大产业”变为“八大产业”,这样将更有利于水处理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水科技的整体提升,有利于解决我国的水污染和水匮乏难题,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它同时可作为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对重新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重大意义。
  
  要使污水处理厂工艺设备安装的质量满足优良工程的要求,首先要确认质量验收以及评定标准,目前,我国通常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2002)来控制和评定安装工程质量的优劣。但是对于我国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来说,由于很多工艺设备及施工工艺均为国内首创,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借鉴,国家或者行业的规范标准也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规定,这时用什么样的设备安装质量检验标准成了业主、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的一个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以组织监理、施工及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拿出可行的保证设备安装质量检验标准的合理性,可以对国外相似工程进行借鉴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专家,对综合各方意见制定的工艺设备质量检验标准进行审核,以确保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检测能使工程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来源:中国阀门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