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开发利用生物天然气将成可再生能源减排的重要方向

开发利用生物天然气将成可再生能源减排的重要方向

      2013/11/20 16:45:24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57

中国阀门网

 Famen88资讯:随着今年供应缺口比去年增加,天然气供应短缺的问题愈加严重地摆在面前,全国多地出现了气荒、天然气“告急”的窘况,若煤改气政策的推行力度仍不收缩,则该缺口会进一步扩大。保障天然气供暖是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必须千方百计的破解气荒难题,缓解供暖天然气的紧张局势。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消息,农业减排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农业和生物天然气减排潜力较大,前景广阔。

  
  2013年11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柏林发布了《2013年排放差距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计2020年排放量可能达到590亿吨,与实现全球变暖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2℃和2020年上升1.5℃目标的需要相比,预计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将高出约80-120亿吨。科学家们认为,如果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的气温水平上升超过2℃,那么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破坏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报告》指出,技术减排的潜力约为170±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如果各项技术措施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完全可以将目前预测的590亿吨排放量降低到应控制的440亿吨目标以内。
  
  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消息,农业减排将发挥重要作用,农业的“直接排放目前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1%,如果考虑其间接排放量,这个数字会更大”。按照《报告》的分析,加强全球对话与合作,将有助于推进减排工作,并在4个重要领域取得成效。一是提高能源效率将促进2020年前实现减排10亿吨。二是化石燃料补贴改革将促进减排约4-20亿吨。三是甲烷排放和其他短期气候污染物等减排约6-11亿吨。四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减排约10-30亿吨。涉及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后两个领域减排潜力可望达到14-50亿吨,是排放差距的17.50-41.67%。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减排。2005年2月28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8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提出禁烧秸秆和秸秆资源化。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发布。2012年6月16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出台。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发展生物天然气、促进减少排放,已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12年我国沼气产量约为170亿立方米,成为世界最大的生物天然气生产国和消费国。
  
  规模化和商业化生物天然气将成为可再生能源减排的重要方向。2012年2月27日,河南南阳天冠集团公司50万吨/年生物天然气项目运营,当年生产沼气1.02亿立方米,利用沼气发电2.9亿千瓦。不久前,北京德青源公司日产9000立方米生物天然气试运成功。就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的前一天,即11月4日,北京光彩为民新能源公司的湖南省长株潭生物天然气一体化产业园示范工程落户浏阳市。浏阳市余勋伟市长在签字仪式上指出,长株潭生物天然气示范工程是落实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战略决策的重大项目,设计生物天然气生产能力33万立方米/天,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生物天然气项目之一,将在减少农业排放、可再生能源减排、减少能作物秸秆焚烧、供应清洁能源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我国农业和生物天然气减排潜力较大,前景广阔。据初步估算,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污泥污水、工业污泥污水、垃圾填埋气和餐厨垃圾等,蕴藏的潜在沼气产量约为2330亿立方米沼气约合1500亿立方米生物天然气。目前的生物天然气产量水平,只占生物天然气潜在产能的约7.30%。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鼓励各种所有制主体、采用多种方式投资建设生物天然气,在实现2015年生物天然气220亿立方米目标的基础上,加大投资、加快建设、扩大产能、提高产量,力争使生物天然气产量突破300亿立方米,继续保持相对优势和绝对优势,在实现我国减排目标、2020年全球变暖2℃以内减排目标的全球努力中书写中国生物天然气的浓重一笔。

(来源:中国阀门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