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我国外贸总额连续5年增幅超过20%

我国外贸总额连续5年增幅超过20%

      2007/1/15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53

中国阀门网

  2007年1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7.8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这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20%以上。2006年,我国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长27.2%,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20%,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3.6个百分点。
  海关统计显示,2006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72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出口941亿美元,增长24.8%,进口731亿美元,增长13.5%。
  2006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7495亿美元,增长26%,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2.6%。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8318.8亿美元,增长20.5%,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7.2%,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良好。200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5494.4亿美元,增长28.8%,比当年我国总体出口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占当年出口总值的56.7%,比2005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在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进口增长迅速,工业制成品进口出现反弹。
  自2006年初以来,人民币升值趋势加快、贷款利率调高,国家采取了降低部分出口商品退税率、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等措施来调控出口。然而,外贸出口增势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更加迅猛,与此同时进口也在迅速回升。
  在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的同时,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愈加凸显。2006年6~8月,连续3个月创贸易顺差历史新高。2006年10~12月,月度贸易顺差均超过200亿美元,分别为238亿美元、229亿美元和210亿美元。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认为,2006年,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增长加速,贸易顺差扩大,主要原因是国际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等,使出口趋于理性增长;同时,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又刺激了进口需求的增加。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专家认为,国内一些产业产能过剩,加大了出口。2005年,中国钢材贸易是逆差。而2006年钢材出口4301万吨,增长1.1倍,钢材进口1851万吨,下降28.3%。仅钢材贸易一项就增加了超过1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由于国内一些资源性商品价格倒挂,本应大量进口的反倒大量出口,也导致了贸易顺差的扩大。
  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已成为当前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对欧洲和美国两大贸易伙伴顺差的持续扩大,使我国对外贸易环境趋紧,贸易摩擦急剧增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认为,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分工不同,各国对外贸易总会出现顺差或逆差。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总体是平衡的。2006年,中国贸易顺差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10%略多,比例不算太高。
  该发言人认为,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长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国际上大量制造业产能转移到中国,一方面扩大了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中国的进口替代水平。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高技术出口管制,也抑制了中国的进口增长。中国外汇储备充裕,并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而是力争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善当前的进出口不平衡状况,努力扩大进口,同时也希望有关国家取消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设置的不合理障碍,为中国扩大进口创造条件。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副总裁李灵敏表示,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强劲,中国许多商品是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即使人民币汇率调整、降低出口退税,出口降幅也有限。要解决贸易平衡,关键是扩大进口。
  200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进口”。为了促进贸易平衡、增强企业竞争力,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订重点领域装备进口鼓励政策,包括优惠信贷、财政支持等手段,鼓励企业进口高新技术设备、关键部件及在国外合作研发、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设备。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专家认为,由于调控出口政策有一个缓冲期,而在缓冲期内出口加速增长是普遍现象。预计2007年,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将会回落。随着各项调控出口、鼓励进口政策逐步到位,2007年,中国贸易不平衡问题将得到改善,贸易顺差会比2006年明显缩小。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阀门新闻 阀门外贸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